「時間軸-中興莊藝術介入計畫」由本校美術系陳一凡教授擔任策展人,帶領美術系學生進行創作,並展出以下六件作品:〈回溯中興莊〉、〈時牆〉、〈地心說〉、〈窺探中興窗〉、〈再繪中興莊〉與〈Hide & Seek〉。本展覽以眷村歷史、現場保留物件以及在地空間為創作基礎,探索記憶。藝術作品帶領觀眾穿越中興莊的時光隧道,感受其中蘊含的歷史和人文情懷,並隨著時間軸線的推移,進行一場有關過去、現在和未來的對話。
2023年7月13日舉辦的開幕記者會中,彰化縣王惠美縣長特別感謝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投入15萬元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(USR)經費支持本展覽。彰化縣政府與彰化師大美術系自108年至111年以來多次進行合作,無論是「南郭宿舍群」、「小西巷弄美學」或「和興青創基地」等空間美學計畫,皆獲得各界好評。這次的展出,讓大家可以一探中興莊獨有的歷史風情,認識這個彰化唯一保存完整的眷區。
彰化師大陳明飛校長感謝縣府團隊的幫忙。陳校長提及多年前曾來過中興莊,近年來縣府積極協助,加上彰化師大美術系師生的努力,並有中山國小的參與,使得今日看見的中興莊與先前印象大不相同。本校積極參與教育部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,未來也會持續為地方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。
美術學系陳一凡教授致詞時感謝縣政府及彰化師大協助,提供學生極好的舞台,得以運用藝術專業回饋社區。中興莊很特別,這個戰功彪炳的「青島保安旅」成員多具武藝,社區建築隨著人口移入,擴充增建,使得每一戶的建築設計均不同。中興莊的記憶緊扣大時代的故事,也封存著小家庭的日常,這次展覽結合中興莊獨特的建築與歷史發展,帶領觀眾遊走時間的軸線,以創意的方式探索體會這個獨特的眷區。
展出的作品中,張弘霖〈回溯中興莊〉作品,以一扇虛構的窗為介面,利用光柵片的視角與影像互動變換特性,使觀眾移動視角觀看時,將過去和現在的空間場景交織在一起,召喚著觀者的時代記憶。林芳羽、劉書岑、林荷修的作品〈時牆〉,透過拍攝手法將眷村遺物封存於壓克力磚中,並以堆砌填補現場牆壁殘缺的部分,藉由想像和情感來填補空缺,讓有歲月痕跡的老牆和異質的媒材碰撞,產生新的視覺體驗,重拾失去的記憶。
林以和的作品〈地心說〉,以中興莊為宇宙的中心,想像在環境中安裝時光入口,設定於過去與未來間的穿梭,希望同時展現中興莊的歷史與文化於場域中,又能呈現一種奇異的樣貌,期望觀者能聯想到時間感的流動,產生夢境、混沌、不確定感、未知的感受。游楚軒的作品〈窺探中興窗〉,運用中興莊的老木窗呈現相關的歷史圖文,使觀眾參訪之餘亦能窺見眷村的故事,揭開中興莊的神秘面紗。郭沛璇、李佩葳、王宣懿的作品〈再繪中興莊〉,以中山國小同學所繪製的在地圖像為主軸,希望再現小朋友生動的繪畫語言,娓娓道出中興莊與中山國小過往生活點滴,為這昔日的眷村保留珍貴記憶。蔡承佑的作品〈Hide & Seek〉,以眷村孩子形象的小型塑像設置於各處,以懷舊的躲貓貓為主題,引領民眾發現隱匿在眷村內已消失的記憶,以及找回小孩純真快樂的感動。
這些作品透過不同的形式呈現,雖然眷區原本的樣貌存在於過去,但藝術家們以現在的角度找回記憶中的畫面,讓觀眾在探訪的同時,也能連結眷村空間與時代記憶。本展覽創意呈現時間流動的痕跡,並藉由藝術活化既有空間。「時間軸」自即日起展出至2023年12月31日,邀請大家現場觀展,體驗中興莊的獨特魅力。
(活動照片由彰化縣文化局提供)
▲張弘霖的作品〈回溯中興莊〉。
▲林芳羽、劉書岑、林荷修的作品〈時牆〉。
▲林以和的作品〈地心說〉。
▲游楚軒的作品〈窺探中興窗〉。
▲郭沛璇、李佩葳、王宣懿的作品 〈再繪中興莊〉。
▲蔡承佑的作品〈Hide & Seek〉。
▲中興莊藝術介入空間計畫「時間軸」於112年7月13日舉辦記者會,與會貴賓合影。
▲中興莊藝術介入空間計畫「時間軸」於112年7月13日舉辦記者會,創作者與王惠美縣長、陳一凡策展人合影。
▲王惠美縣長、陳一凡策展人與「再繪中興莊」創作者郭沛璇、王宣懿、李佩葳合影。
▲創作者林芳羽、劉書岑、林荷修說明「時牆」作品之創作理念。
▲王惠美縣長、陳一凡策展人與創作者林以和於「地心說」作品前合影。
▲縣長、策展人與創作者蔡承佑於「Hide & Seek」作品前合影。
▲張宏霖「回溯中興莊」作品,連結民眾時代記憶。
▲創作者游楚軒親自導覽「窺探中興窗」作品。
▲中興莊藝術介入空間計畫「時間軸」112年7月13日記者會之照片紀錄。
▲中興莊藝術介入空間計畫「時間軸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