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棲居的姿態:終有⼀死者的『築、居、思』】
展覽地點|錢宅(地址:231 新北市新店區⽵林路 2 巷 17-2 號 1 樓)
展覽日期|2025/04/09~2025/04/30 (展覽地點為私人住宅,故本展覽全面採預約制,請與策展人及藝術家聯繫預約看展)
策展⼈|錢畇⽵(CHIEN Yun-Chu)
參展藝術家|海⾵透(Hái-Hong Thàu)表演團體 胡鈞荃(HU Ching-Chuan) 張家翔(CHANG Chia-Hsiang) 蔡宗勳(TSAI Tsung-Hsun) (單⼈藝術家依筆畫排序)
展覽執⾏: 張家翔(CHANG Chia-Hsiang)
主視覺設計|林竟航(LIN Jhing-Hang) 張家翔(CHANG Chia-Hsiang)
展覽研究摘要暨展覽論述|約略 1950 年代下的時空背景,⼆次⼤戰剛結束,德國戰敗,⼈民流離失所,當時全國急迫討論的議題便是居住的問題。而那時現象學(phenomenology)巨擘、德國哲學家⾺丁・海德格(Martin Heidegger,1889~1976)(後簡稱海⽒)受邀於⼀場研討會,其便於會中提出「築」(building)、「居」(dwelling)與 「思」(thinking)論述以回應當時社會議題,因⽽產出此篇《築、居、思》之紀錄。時⾄今⽇,海氏關於「物」(thing)的定義,亦或「築造」及「棲居」的看法,對建築、設計及藝術各⾨類的進化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,並且延伸產出不少的思考辯證。 海⽒認為「築造」(意即「建造」),本⾝即為⼀種「棲居」。而築造乃是真正的棲居,是「⼈」這種「終有⼀死者」(die Sterblichen)居於⼤地之上存在的⽅式。⼈們因棲居⽽建造;⼈們築造並且已經築造了,是因為⼈們棲居,也即作為棲居者⽽存在,這便是築造的本質。 海⽒更提出「天、地、神、⼈」的觀點,⽽「天、地、神、⼈」乃是「天空、⼤地、諸神、終有⼀死者」的簡譯。某種程度上亦可將「天」解釋成「時間」;「地」意即「空間」,⽽「神」則是代表著超出⼈類能夠理解的、⾮宗教性的「⾃然規律」。「天、地、神、⼈」這四⽅是歸於⼀體的,亦稱「四重整體」(das Geviert),他們是各式關係、各式⾯向的聯結。拯救⼤地,接受天空,期待諸神,伴送終有⼀死者——這四重保護乃是棲居的素樸本質。終有⼀死的⼈通過棲居在四重整體中存在;終有⼀死者把四重整體保護在其本質之中,由此⽽棲居。⽽「天、地、神、⼈」這樣的聚集(Versammelung)或者集合,其稱為「物」(Dingen)。築造的本質在於它應合於這種「物」的特性。 「棲居的姿態:終有⼀死者的『築、居、思』」( "The Poetics of Residing-To Build, To Dwell, To Think as Mortals” )此檔展覽起源於對海德格論述的研究,並邀請藝術家及表演團體,各⾃以不同的⽅法進⾏詮釋及探討⼈與棲居、築造、空間之間的關係,甚⾄嘗試回應海⽒所云之「天、地、神、⼈」四重整體。藝術家作為藝術作品及論述的通道,或許可以試圖從中攀附、呼應⾄海⽒的觀點,並找尋⼀個得以適應的姿態,或者摸索出⼀條柳暗花明觀看的路徑。
~誠摯的邀請各位蒞臨參觀~